SDGs Stories

輔大開放公眾參觀的歷史與文化建築 11.2.1 2022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atholic Universities (FIUC)

  • 緣起:


  • 本校有中美堂、淨心堂、聖母洞和于斌墓園等具有地方文化重要性或宗教紀念意涵的建築物遍布校園,均開放給一般民眾免費參觀和參與彌撒慶典等活動。校外人士若要在這些地點舉辦輔大師生課程外用途的活動,則部分須申請租借及支付場地費(例如中美堂)。


  • 中美堂



  • 中美堂為本校體育館,同時為本校的代表建築。承襲古羅馬城形式之建築物。據說是依據一位義大利神父依羅馬城的軌跡設計出圓形的建築藍圖而建築,象徵著古羅馬競技精神,並經由龔士榮神父請當時頗具知名度的建築師殷之浩先生著手興建。中美堂共有七十枝弧形樑柱支撐著,每枝樑柱重約四噸,樑上再加瓦片,整個中美堂上覆蓋約四百噸重的重量平均分散到圓形建築各處,1970年建造當時為當時世界上僅有之第三、第四座無直樑支撐的建築物,造價極高,約需美金三十萬元。建成後的中美堂遠看時好似北平天壇般壯觀,在用途上除了供學生體育課使用外,更是舉辦各項全校性大型活動的場所。在正門上方懸掛著一幅先總統 蔣公親筆書寫的「中美堂」匾額,乃于斌校長以蔣公及夫人蔣宋美齡董事長之名各取一字為該建築命名以示其感謝尊敬之意,並有促進中西文化交流之意義。在2002年被《新莊文化年鑑》編選為新北市新莊區代表性的景觀建築。
    中美堂之修建與命名由來


  • 淨心堂



  • 淨心堂為本校舉行重要慶典儀式和活動的聖堂之一,也是一般民眾於周日至本校望彌撒的地點。興建之初由龔士榮神父擔任召集人,齊德芳神父負責工程籌畫及圖樣設計,墨西哥藝術家鮑博工程師負責裝潢工程,於1979落成。該建築為採礦嵌細工(Mosaic)形式仿羅馬式三層樓高建築物,二樓聖堂座落形狀為扇形,象徵著教友從四面八方湧向天主,歸向天主;外部所裝置的彩色玻璃上面所繪的圖案亦是採用聖經中的故事。整體外觀為白色,代表純潔、肅穆與莊嚴,因本校主保─聖母乃是無染原罪之身,心是潔淨的,故取名「淨心」。1977年11月16日動土,1979年十月落成。
    淨心堂屋頂上方壁飾。以希臘文第一個字母「A」代表開始,最後一個字母「Ω」代表終結,再加上一尊十字架表示「人類之初源於天父,最後也歸於天父」和耶穌愛世人、犧牲自己的精神,象徵以神為中心發揚福音、弘揚吾校校訓「真善美聖」的真諦。
    淨心堂內部建築特色


  • 聖母洞



  • 聖母洞為本校校園內的尋求心靈療癒和感受神聖的空間之一,也是極具宗教文化特色的景點。為1987年仿照法國露德聖母洞而建。洞旁所植的椰子樹,反映本校所處的亞熱帶環境,蕨類植物,塑造質樸原始的景象。在2019年重塑後,聖母洞也會成為學校的一個神聖空間並作為本校的精神象徵之一。


  • 于樞機墓園



  • 于斌樞機墓園是一座呈尖形小教堂,透明式建築物,為輔仁在台復校第一任校長于斌樞機主教長眠之所。座落於文學院研究大樓與神父宿舍之間,於1978年10月奠基興建,由林柏年建築師負責墓園設計和土木工程,楊英風校友負責墓園修飾及美化工作。
    墓園是一座呈尖形小教堂,透明式建築物,外圍是以黑色欄杆、矮綠磚牆圍成。欄杆內有綠皮草地、兩排黃葉榕,呈現一片安詳的景象,中間便是小教堂式墓園紀念亭,茶褐色玻璃,黃綠兩色方磚,背面有由頂端到底端的黃色十字架。亭內大理石裡面,有欄杆和花圈圍繞著,便是于故校長長眠之地。走進墓園,不禁油然生起莊嚴肅穆之感。
    然而,墓園本身地勢相對低漥,導致排水不良。經J生態工法整體規畫設計後,針對園區水系統進行整體改善。於主道路、側道路及文鐸樓前道路,鋪設JW透水鋪面成為清幽的林間步道。約374平方公尺的JW透水鋪面,可在暴雨瞬間儲存約30噸以上水量,化解長久以來的淹水,並達到儲水降溫、防止病媒蚊孳生、淨化空氣與水質改善等功效。總體而言,此改善方法使于樞機墓園能有清靜幽雅的環境氛圍,為校園帶來環境的善循環,並作為提供學生觀摩學習的環境教育示範場所。
    墓園興建由來:原本于校長生前曾表示,死後要將遺體葬在教堂裡(即淨心堂),但是羅校長考慮到可能會使同學在精神活動中心裡從事活動時有所顧慮或不方便,於是改覓此清靜幽雅安適地點,擴建較具規模的墓園和紀念亭。而墓園建造的意義在於于樞機之道德精神與世長存,與吾校長相左右。
    FJCU 2030 SDGs網頁介紹